2025年,兩大重磅政策先后落地,為分布式光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直指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管理痛點,而《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136號文)則正式拉開分布式光伏全面入市的大幕。
受上述新政影響,分布式光伏將迎來哪些新變化、新趨勢?
1.搶裝潮
在管理新政和電價新政的影響下,分布式光伏開發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即“430”搶全額上網、“531”搶電價,兩相疊加下,在2025年上半年將出現新一輪搶裝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搶裝潮過后,由于各地區機制電價、機制電量的出臺時間不一,且增量項目在電價機制下收益模型將重新測算,受此影響下半年分布式光伏或出現短暫的空窗期、停滯期,全年的新增裝機規?;蛉耘c去年相近。
2.漲價潮
自2月以來,光伏組件漲價在2~3分/W的消息不斷,搶裝潮更是進一步刺激了企業漲價的動力。據了解,當前部分一線企業組件價格在0.71-0.78元/W。而當前已有多家企業簽訂自律公約,受此影響,企業開工率有一定控制,導致前期庫存銷售后,部分型號組件出現短缺。預計隨著搶裝潮臨近,后續組件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3.小微工商業迅速發展
新形勢下,小型工商業項目即200KW-2MW規模的項目或成為主流。這類企業具備一定的用電需求,且部分高能耗企業還將面臨零碳、低碳要求,具有安裝光伏的動力。其投資模式也將由以前的“以屋頂規模定安裝容量”變為“以實際消納定安裝容量”。
4.X年送電站模式再次火爆
變局之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也將迎來更多創新模式,其中三年半送電站、X年送電站模式或再次火爆,這類模式的本質是用電費換電站。
以3年半換電站模式為例,業主方在合同期內,按照約定折扣電價繳納電費(折扣電價低于企業用電電價),合同屆滿電站送給業主,收益全部歸業主所有。
這一模式的優勢在于,業主0投入,即不出資、不擔保、不授信。
痛點在于光伏設備的質量以及后期運維等問題,避免劣質產品泛濫因此用戶在選擇時需仔細甄別。
5.分布式配儲從被動到主動
盡管136號文明確提出,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但受光伏發電波動性、間歇性的特征影響,往往在光伏大發時段會面臨低電價。而儲能系統可平衡電力供需,平滑電站收益。因此分布式光伏配儲將成為業主的主動選擇。
6.區域化特征明顯
根據136號文,2025年6月1日起投產的新能源增量項目,每年新增納入機制的電量規模由各地根據國家下達的年度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以及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
未來,分布式光伏的開發將圍繞負荷開展,對于高能耗企業聚集、用電需求高的地區,分布式光伏的開發動力更大。
7.開發企業須具備電力交易能力
隨著光伏發電回歸電力屬性,光伏開發企業也需成長為多面手。如果不具備幫客戶進行電力交易的能力,則將失去很多機會甚至被淘汰。而注冊售電牌照,培養電力交易員等,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8.智能化手段成為必備技能
光伏發電參與市場化交易,需要對發電量以及電價精準預測。此外,取消固定電價之后,電站業主將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運營,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和發電收益。這些均離不開AI等智能化手段的支持。
上一篇:"送電站”是好是壞? 下一篇:網友建議分布式光伏發電延緩至8月底并網投產 官方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