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式太陽能是利用浮筒,讓太陽能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那么這項技術有沒有可能應用在海上?
對于土地面積不大的國家來說,浮動式太陽能是個發展新能源的好途徑,既不用與人爭地、太陽能板也能藉由水的冷卻效果提高發電效率與性能,同時降低湖水蒸發與優養化,算是種一舉兩得的設備,因此裝置量也逐年升高。
若將該技術拓展到無邊際的海洋,就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裝設太陽能,像是最近比利時公司DEME、楊德諾集團(Jan De Nul Group)等公司與根特大學決定打造一個集結海上浮動式太陽能、離岸風電與養殖漁業的多功能場域。
5 月時新加坡 Sunseap 也打算在柔佛海峽設立 5MW 浮動太陽能,隨后迪拜電力及水務局(DEWA)也在 6 月表示有意在阿拉伯海開發海上太陽能發電站廠。

而上述也不是第一個有此意的廠商,奧地利太陽能廠商 Swimsol 便是專門制造近海用的太陽能板。荷蘭再生能源新創公司 Oceans of Energy、能源研究中心(ECN)、烏特勒支大學,以及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也在 2018 年就開始策劃海上光電計劃,根據 Oceans of Energy 資料,位于席凡寧根海的浮動式太陽能,將 2020 年并網。
Oceans of Energy 表示,與地面型太陽能相比,預估海上浮動式太陽能的發電量高出 15%;Swimsol 更聲稱,海上太陽能的發電量比屋頂型高出 5% 到 10%。
海上太陽能固然好處多多,但環境總是比陸地上的湖泊、水庫還要險峻,波浪、鹽蝕都是得面對的挑戰,必須要做好完善的防護措施,這也使得成本水漲船高,業界表示,浮動式太陽能板的成本已經比地面型高出 10% 到 15%,海上的太陽能板想必更加昂貴。
若是要避免波浪拍打,除了提高防御力,不然就得換另一種太陽能裝設方法,通常水面型太陽能分為浮動式太陽能與架高固定式,浮動式顧名思義便是將模塊裝置在浮筒上,讓太陽能板在水上漂,而挪威能源新創 Ocean Sun 則采用截然不同的工法,他們將太陽能裝置在一層帶鋼圈的藍色塑膠膜上。
與一般的浮動式太陽能或固定型水面太陽能相比,Ocean Sun 太陽能系統的模塊與水面只有薄薄一層塑膠膜相隔,降溫效果比前兩者系統要佳,且塑膠薄膜也讓模塊能隨著波浪上下起伏,大幅降低風阻,根據公司性能測試,系統可抗每小時 275 公里狂風,基本上可抵御超強臺風了。
根據目前世界銀行的數據,2018 年 9 月時湖泊、水庫等陸上浮動式太陽能裝置量為 1.1GW,全球潛力高達 400GW,若未來再加上海上浮動式太陽能,預估發電容量將難以估計。不過除非陸上空間真的不夠,像是日本、荷蘭或是沙特阿拉伯等,不然可能不會有多少國家想嘗試。
上一篇:太陽能電池底板絕緣試驗-DTI試驗 下一篇:農村地區將成為未來光伏發電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