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已初步形成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為輔的格局。中國光伏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22日在江蘇金壇舉行的2020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金壇長蕩湖峰會議上表示,中國光伏產業有望率先實現由終端到終端,自主可控的高質量發展樣板,成為我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世界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而中國正處在光伏產能制造的前端,構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光伏產業鏈,占全球產能80%以上。據國際能源機構最近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光伏發電將是未來電力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為其價格將繼續下跌。

PV將是未來電力的重要增長極。
到2019年底,我國光伏并網發電裝機累計達到204.3GW,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光伏發電電量2242.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6.3%。2018年全球光伏生產占整個光伏產業鏈的比重繼續擴大,產品出口總額達207.8億元,比上年增長29%。
劉譯陽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型肺炎疫情,我國光伏市場仍然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1.5GW,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盡管近十年來我國光伏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所占比重仍然很低,僅為3.1%。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提高技術,降低成本是產業的發展方向。
「從制造角度來看,光伏產業市場成本與技術競爭一直十分激烈,同時社會對于成本下降的期望值過高,造成產業壓力更大。」周大地,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指出,盡管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形勢很好,但要真正做大做強,還需要克服許多困難。
目前,我國太陽能技術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但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規模仍然十分有限,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說,因此,除了集中式太陽能電站外,還應加強分布式太陽能的利用,使綠色建筑和多種太陽能利用方式得以發展。
提高技術,降低成本是光伏產業長期努力的方向,而政策機制則應該推動技術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消納保障機制、消納空間、光伏發電參與電力市場的程度以及參與方式等,都將主要決定新增市場的規模和區域分布。時璟麗分析說,她是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的研究員。
上一篇:韓國研究開發的太陽能光伏噴涂汽車可以提供能 下一篇:太陽光伏發電技術——原理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