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呼吁行業內統一零部件尺寸,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因適應不同零部件尺寸而造成的材料浪費,優化供應,還可以方便下游企業,減少技術方案比較的工作量,避免安裝。誤裝錯裝,便于操作維護管理。”在最近舉行的一次行業交流活動中,記者剛剛提到了不同組件尺寸的現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急切地表示:“不幸的是,近年來,組件尺寸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市場尚未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自2019年以來,太陽能光伏硅片尺寸的升級過程一直在加速。目前市場上硅片的尺寸有156mm、158mm、166mm、182mm、185mm、210mm等。隨著“尺寸之爭”愈演愈烈,元器件的標準化正成為影響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多樣性”導致適應問題。
中國光伏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劉一陽表示,組件尺寸不統一將導致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成本上升,也將增加終端電站的設計成本和供應風險。
由于光伏產業鏈是一條自上而下的垂直鏈,“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元器件尺寸不統一的情況下,不同規格的元器件應選用不同規格的硅片和電池,并根據不同尺寸適配邊框、眼鏡等輔料。“為了滿足不同尺寸的零部件,上游企業和配件供應商需要切換生產線。一方面,產能損失會增加,另一方面,庫存成本會增加。”東方日升全球營銷總監莊虹影告訴記者。
一旦某種材料供應不足,部件尺寸的不均勻會加劇供應問題。今年三季度以來,光伏玻璃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周期,價格從24元/m2飆升至目前的42元/m2,漲幅超過75%。
天合光能全球產品戰略與營銷負責人張迎斌表示:“玻璃無法在不同的零部件工廠之間普遍使用,玻璃企業一直面臨著庫存壓力大、成本高的問題。元器件尺寸多樣化,會因不同尺寸的產品規格切換,造成大量玻璃丟失,供應鏈匹配度低也會增加直接和隱性成本。如果材料緊張,玻璃供應和交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將變得更加突出。”
此外,下游電站的適應性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組件大小不同。為了適應不同尺寸部件的電氣和負載性能參數,支架和逆變器的制造商應匹配和開發不同的產品。這使得尋找具有最大價值的“標準化組件”勢在必行。
在最近舉行的2020中國光伏產業年會上,業內人士也就此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阿泰陽光電力集團高級副總裁張廣春認為,“經過尺寸標準化后,硅片和電池制造商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庫存,而且無需考慮與各種產品兼容的復雜設備,有利于提高產能利用率,促進成本節約。,技術進步和質量提高。”
大尺寸是發展趨勢。
劉一陽更加重視部件尺寸的標準化。“元器件尺寸標準化是實現全面平價的必由之路,是中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進一步奠定中國光伏產業世界第一的基礎。”
降低電費一直是光伏行業的主旋律。隨著大功率的發展趨勢,硅片的尺寸從166mm到210mm不等,被市場稱為“大尺寸元器件”。那么,哪個規范是標準化的最佳選擇呢?
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院電信團隊介紹,從“兄弟產業”半導體的發展來看,硅片尺寸的不斷增大可以顯著降低半導體芯片的生產成本,尺寸越來越大是必然趨勢。目前,半導體行業的規模正在從8英寸向12英寸轉變。不斷變化的光伏硅片尺寸,其實是源自半導體硅片。12寸晶體研發成功后,對應的硅片最大尺寸為210mm,這將有助于行業在未來2-3年內降低成本。
但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增大硅片尺寸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要想以全行業最低的成本更經濟地增大硅片尺寸,就必須把握好節奏。目前210mm硅片的大規模應用需要一段磨合期。
11月底,天合光能、東方日盛、中環、通威、阿泰等8家光伏公司聯合提出推進光伏行業210mm硅片及元器件標準化。“在210-220mm的尺寸范圍內,選擇SEMI標準確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為唯一尺寸,并根據此硅片尺寸修訂SEMI和光伏行業協會現有的元器件尺寸標準。
今年6月,7家光伏公司也通過聯名信提出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的硅片標準。
從行業內部來看,硅片和元器件尺寸的標準化,不僅會緩解上述產業鏈的供應問題,解決上下游適配和合作問題,還會促進大功率元器件的應用和推廣,進一步推動功率成本的降低。
市場會做出最終決定。
到目前為止,158mm組件和166mm組件仍然是主流產品,大尺寸組件的出貨量仍然在上升,所以市場的最終選擇需要時間來檢驗。
但隨著“規模之爭”愈演愈烈,行業開始擔心不同規格的零部件產品“魚龍混雜”,可能對行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在這方面,劉一陽認為,在過去的十年里,光伏硅片和組件的尺寸從125毫米到156毫米到現在的210毫米,規范的迭代從未停止過。硅片尺寸的每一次升級都會遇到元器件標準化的問題。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院電信團隊指出,硅片尺寸的更換是由成本決定的。一旦新一代大硅片的成本比上一代好,升級就會很快完成。
“與其說是“魚龍混雜”,不如說是“百花齊放”。構件尺寸本來就是一個“分久,分久”的過程。只要一個尺寸的產品通過了市場的考驗,就會成為新一代的主流尺寸,就像之前的156mm組件一樣。”上述行業專家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爭取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將加速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化的轉變。同時,預計2021年我國光伏發電將全面進入平價時代,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發電年平均裝機容量將達到70GW以上。
金高科技CEO牛新偉認為,光伏產業應抓住未來發展機遇,光伏組件尺寸標準化是行業內企業對產品技術的積極探索。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光伏發電將繼續在新能源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的能源轉型做出貢獻。
據悉,根據行業最新發展趨勢,為了吸收166mm、182mm、210mm電池封裝的元器件產品,中國光伏產業協會于2018年正式立項修訂元器件標準,預計今年年底正式征集,2021年上半年發布。
上一篇:太陽能光伏玻璃為什么選擇超白玻璃? 下一篇: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