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發展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基本能源之一,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怎么工作的呢?目前PV+有哪些新模式?對工業發展有什么影響?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全球能源危機日益突出。因此,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太陽能這種清潔廉價的資源應運而生。豐富的太陽輻射能量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污染,價格低廉,可供人類自由使用。今天,讓我們走進惠城區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了解一下這種新能源的匠心。
進入馬鞍山鎮水北村惠州現代農業示范區60MW(MW)光伏項目現場,看到魚塘上整齊地立著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蔚為壯觀。

我們魚塘上面的光伏發電可以發電,同時也可以為下面的養殖提供一個相對陰涼的地方,因為當時它在養鰻魚和烏龜,又怕高溫,所以我們的光伏發電正好可以提供這個庇護所,這樣它的水溫就不會那么高了,有利于它的養殖。因為他之前要為這個水溫挖一個深潭,工作量很大,水很大,供氧也很大。使用這種光伏發電后,上面80%的陽光被吸收了,所以下面的水溫度就不會那么高了,這也有利于他耕作的正常生產,同時也沒有占用新的耕地。
據介紹,該項目是2016年惠城區引進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重點項目。該項目綜合利用魚塘水面1572畝,總裝機容量60MW(兆瓦)。光伏組件發電,保留魚塘養殖,提高土地綜合利用價值,增加當地農民收入。20MW(兆瓦)項目一期于2018年8月投產,累計發電量3200萬千瓦時。
你可以看到我們身后的光伏板,用這個機器固定在魚塘表面。每天太陽升起后,光線照射在光伏面板上,光伏面板產生直流電。每個直流陣列的直流電由一個母線箱收集,送到我們旁邊的逆變器,把這個直流電變成這個交流電。
我們是一個中央控制面板。我們剛才在現場看到的光伏電源,經過接線盒和逆變器后,已經變成了交流電,再經過35KV變壓器。如你所見,它被收集在我們的中央控制室。經過集控室后,匯集在上端主變,送到我們的上一級馬鞍山變電站。應該說是我們漁發電廠發的電送到了馬安鎮供馬安鎮的居民使用。
惠州能達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與大足集團于2015年成立的合資企業,是惠州市專門從事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項目公司。惠州能達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勇介紹,光伏發電最大的特點是不依賴外部原材料的運輸。每天早上,只要太陽升起,光線照在光伏面板上,就可以當場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整個發電過程無噪音、無有害排放、無污染氣體,只需要很少的維護就能保持系統運行。
新能源發電,光伏發電,它會大大減少。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對整個環境的改善非常好,所以它也是一個能源行業,是一個綠色能源行業,傳統能源行業很大。一個是它帶來了這么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是它的技術。它的免維護是設備系統也在現場看到,不需要太多人力。
傳統的能源行業,一個很大的點是,它帶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對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有很大的影響。面對這種現象,中國也非常重視。在去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在“爭取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表了聲明。“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耗的25%左右。”這也意味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巨大的機遇。
按照目前我國這種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配置比例,可以看出,這種新能源發電在未來10年內將迎來爆炸性增長,因為目前我國這種新能源的裝機容量較大,且數量較大,只有440GW左右。根據習主席設定的目標,我們應該達到1200千兆瓦。這意味著未來10年將升級800GW以上。每年分配的這種新能源的裝機容量將翻一番,在目前的水平上翻一番。GW的概念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長江三峽電站,這么大的國家工程,我印象中一期發電量是24GW,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中國目前的新能源發電量已經是440GW了,未來會達到1220。那一年的1200GW應該是60個左右的三峽電站,所以應該說這不自覺的改變了我們的能源結構。
目前,中國的能源供應主要依靠煤炭,石油資源有限。只有擴大天然氣、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才能降低煤炭消耗的比例。從長遠來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為基礎的能源結構,促進常規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緩解與能源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光伏轉換率從十幾年前的14%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3%以上。同時,它具有安全可靠、無噪音、無污染、不需要消耗燃料等優點,并且可以方便地與建筑物結合,這是常規發電和其他發電方式無法比擬的。
如果每個人的屋頂,像農村農民的屋頂,也可以裝上光伏發電,其實叫光伏建筑一體化,完全結合起來,你可能不會有家的感覺,但你家可能有四分之一的能量。都是靠自己的發電解決的,包括一些廠礦的屋頂,這個技術可以實現,所以可以離我們很近,就是你產生的能量和你使用的能量很近,這
近年來,光伏發電也在農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涵蓋了種植、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多個領域。惠州現代農業示范區60MW(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項目是光伏+養殖的新模式,實現了生態與能源的良性互動。也意味著我們將繼續完善“光伏+”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擴展、可操作的“生態光伏”工程范式,實現區域生態健康、協調發展的目標。
今年,我們向政府報告了約160兆瓦的風力發電,以及近300兆瓦的光伏發電。相信隨著這種光伏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其效率會更高,越來越多的人會對此有更多的了解。光伏+,光伏,農業結合這種種田種植。如果這種新的商業模式被更多地探索,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或種植者,他會愿意跟隨我們。
雖然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但是新能源的未來是肯定的。相信能達太陽能將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的發展觀,探索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協調推進的新途徑。
上一篇:太陽能光伏技術中蝴蝶翅膀的美 下一篇:也是太陽能發電光熱發電為什么一直“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