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文,加快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展,擬在全國組織開展整縣(市、區)推進光伏并網發電開發試點工作。
通知一出,市場中光伏行業相關股票應聲大漲,聚集了大量人氣。
但究竟什么是分布式光伏,為什么它會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呢?
說起分布式光伏,還要先從太陽能光伏發電開始。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一種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將地球上取之不竭的太陽能,轉成電能的發電方式,可以減少因火力發電而帶來的碳排放問題,是一種清潔能源。
碳達峰碳中和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我國的一種國策,也是大勢所趨。
我國提出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指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最高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指通過節能減排、碳吸收等途徑,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零排放”。

分布式光伏特點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在用戶現場或靠近用電現場配置較小的光伏發電供電系統,以滿足特定用戶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建筑物屋頂的光伏發電。
傳統的集中式光伏發電需要大片土地,建設大規模的光伏發電站,然后并入電網,才能輸送給千家萬戶。
分布式光伏發電可以充分利用廠房、辦公樓、居民屋頂空間,高效實現發電、用電的自給自足,減少或者消除碳排放,實現真正的綠色建筑。
而這其中,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是未來趨勢
BIPV是一種將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術,不同于傳統的將光伏系統附著在建筑上(BAPV,需要特殊支架)的形式。
光伏建筑一體化常見的有光電瓦屋頂、光電幕墻和光電采光頂等。
BIPV其在建筑外觀、設計壽命、屋面受力、防水可靠性和施工難度與速度等方面均領先于BAPV,更加契合“碳中和”的趨勢。
如何推進
此次試點的推進,要求地方屋頂資源豐富且具有良好的消納能力,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光伏可安裝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等不低于40%,工商業分布式不低于30%,農村居民屋頂不低于20%。
分析認為以整縣(市、區)為單位聚攏屋頂資源,有望打破前期因屋頂產權不明晰等帶來的項目開發障礙,是加快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展的重要舉措。
前期在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過程中,由于農村住宅、廠房比較分散、光伏發電設施安裝成本高,經濟效益不明顯,因此推廣效果不太理想。
未來,通過政府的資源整合,會在一些重點公共區域實現破局。
同時,隨著BIPV技術成熟,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光伏+建筑”的理念有望在建筑設計階段就被引入,節省大量的安裝成本。
市場空間
由2021年第一季度來看,我國新增光伏裝機5.33GW,其中分布式光伏2.81GW,分布式已經占比超過50%。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測算,我國目前既有建筑面積約800億平方米,可安裝太陽能光伏近30億平方米,裝機容量約為400GW。
同時我國每年新建建筑面積約為40億平方米,可安裝太陽能電池約3億平方米,裝機容量約為40GW。
樂觀估計,BIPV每年的市場空間在3000億元左右。
長期看,考慮既有及新增建筑情況,BIPV市場長期空間有望達萬億級別,而且相比BAPV,BIPV更具成本和價值優勢。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助于推進清潔供暖建設 下一篇:使用太陽能發電板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