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發電集團在裝機容量、總資產、收入和利潤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和電力市場改革,特別是2019年電力市場改革進入深水區。電力企業普遍面臨著業務壓力和發展困難、投資風險加大、市場競爭激烈等一系列挑戰。因此,利潤增長率正在下降。
自2019年以來,發電集團開始通過轉讓、破產、重組等形式,應對虧損嚴重、負債率高的發電廠。堅持發電集團的核心盈利環節,把提高發電資產的盈利能力作為轉型的根本任務。資產配置重組是發電集團轉型的第一步。其次,發電企業需要適當增加新能源資產的選擇,增加發電比重,降低發電成本,同時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趨勢。
2019年是電力市場改革的深水區。在這樣的環境下,發電集團不僅可以促進資產配置的改變,還可以進行儲能和分布式能源的布局,使發電集團在出售電力之外,還可以作為另一種利潤來源參與電力交易。此外,通過優化自身資產管理水平,提高數字化能力,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市場價格風險管理能力,強化精細化計算節點,實現利潤最大化。
轉型之路二:綜合能源、服務、營銷為先
據《國家電網》第12期雜志記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7.6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40%。水電、風電、光伏發電位居世界第一。據估計,到2050年,中國的能源發展將達到“兩個50%”。也就是說,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生產的比重將超過50%。在終端能耗環節,電能占終端能耗的比重將超過50%。未來,新能源將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
國家電網節能公司董事長任偉力表示:“綜合能源服務是電力物聯網建設的主戰場。”

在未來無所不在的電力物聯網時代,電網將成為一個“平臺、樞紐、共享”的企業。這意味著網格將形成一個無處不在、平臺化、開放式的合作商業模式。如前所述,用戶端的巨大市場需要不同類型的公司提供不同的服務。
由此可見,這是發電集團與電網合作的最佳時機。發電集團可通過增量式配網、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網、儲能等業務,構建一體化、多能源互補的能源供應體系,滿足用戶多樣化、深層次的能源服務需求。
要做到這一點,發電集團必須克服營銷、服務、創新和靈活性方面的不足。在華電集團、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一個全面的能源服務業務的行動計劃,例如,它明確地提到服務平臺建立“互聯網+綜合”,改變能源生產、消費、靈活的形式,經濟舒適的列車服務,整合生產方面,消費能源解決方案。
如果發電集團自身尚不具備提供這些服務的能力或存在短板,那么就必須和相應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發電集團應用其規模、融資、政府關系方面的優勢,而合作伙伴提供技術、大數據分析方面的能力。以最快的方式進入市場、搶占市場份額,是應對潛在競爭的有效手段。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拓展業務布局、實現提質增效,是破解問題的關鍵,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有力促進電力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打造新的效益增長點,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出海”,將為發電企業可持續發展開辟新道路。
發揮優勢,立足市場
想要走上正確的轉型路徑,就必須先充分、準確地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便制定出精準的轉型策略。
中國的發電集團——無論是央企發電集團還是地方國企發電集團——第一個優勢就是規模優勢。尤其是央企和地方國企在經歷了幾輪國企合并之后,這一優勢更加明顯。
據統計,從資產規模上來說,發電集團的裝機容量基本都在30GW以上。央企發電集團的資產組合不僅遍布全國各個省區,甚至還在海外有著控股或投資機組。如此龐大的規模優勢也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富的技術、管理人才和應對不同市場的經驗。
第二大優勢在于政府關系。無論是過往歷史,還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既定目標和能源革命發展的未來趨勢都表明,電力行業過去、現在、未來都會是一個強監管的行業。再加上電力行業自身的公共服務事業屬性,這些都對發電企業的政府公關能力提出了要求。
中國絕大部分發電企業的國企屬性使得它們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監管機構合作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地方國企發電集團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央企有著更強的政府公關能力。
第三大優勢往往會被忽略,那就是融資優勢。電力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投資規模巨大。國企發電集團因為有政府信用背書,往往能有更多、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好這一優勢,在未來的競爭中或許會發揮關鍵的作用。
正視短板,應對變化
雖然這些優勢可以幫助發電集團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但要想在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競爭對手面前保持領先,還需要克服更多的不足。
發電集團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缺乏市場服務和營銷技能和經驗。隨著電力市場交易的推進,發電企業正逐步從單一客戶(電網)向多元化客戶(大量用戶)轉變。
在新的電力市場競爭中,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是差異化競爭最重要的形式。發電公司缺乏在競爭環境中為成千上萬的電力用戶提供直接服務的經驗和能力。
發電企業的成立可以看作是對這一問題的一種回應。然而,迄今為止,發電集團的銷售公司只能設法保住在市場上銷售發電的利潤,在客戶服務方面也沒能做多少。
這反映了發電集團的另一個弱點:創新和靈活性差。電力市場的機會變化迅速,在不同的地區差別很大。只有更靈活的決策機制才能更有效地抓住機會。過去,由于電網采用被動式計劃發電,電力行業在競爭中缺乏創新和發展意識。跨境競爭對手帶來了新的數字技術和商業模式,而大型企業還沒有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導致業務的不斷流失。
上一篇:利用“光伏發電”制造新騙局讓農民看到上當受 下一篇:讓太陽能在發電之外無處不在是太陽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