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今天的推送主題之前,先和大家聊一個投資亦或賺錢的核心邏輯,有助于我們在后面更好的審視光伏發電在“疫”境之下所表現出來的優越性和穩定性。
現金流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這是最近投資圈里不斷重復的一句話,有無可奈何的心酸但也在切實地發生: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沒有利潤是痛苦的,沒有現金流卻是致命的;對于一個投資而言,現金流是“錢生錢”的“命門”所在。
分布式光伏發電何為現金流?
日常,我們所說的現金并非字面意思,而是現金流。現金流是投資的底層邏輯核心,不理解現金流,就無法理解投資盈利的真正核心所在。
我們的日常盈利通常來自于三種現金流:
一、經營性現金流
二、投資性現金流
三、融資性現金流
舉個租門店的小老板房客和有幾套房的房東的例子。

小老板房客賺的是經營性現金流,只賺取一種現金流,面臨不斷變化的市場,總是抱怨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而房東是同時賺3種現金流——每月收取的房租,這是經營性現金流;隨著房產的增值,原本100萬的店面3年后按每年最低15%的增長,這是投資性現金流;若這間門店生意火熱,房東就能拿這間門店去融資從而投資其他鋪面,這是融資性現金流。
抵御波動沖擊的“硬核”資產
理解了現金流,就能更好的理解投資利潤的底層邏輯所在: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利大利不大,相比靜態的投資回報率,動態的現金流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指標,它是整個資產的循環,現金流包括投資回報率、融入、理清、投出等。
回顧自春節以來的整個COVID-19疫情發展所帶來的市場波動和投資沖擊,光伏發電投資展現了良好的穩定性。
光伏發電是現階段唯一一種可以在居民區安裝的能源設備,單次投入安裝光伏面板的費用后,即可把免費、易得的太陽能轉化為可使用的電能,穩定獲得至少25年(經科研機構研究得出的光伏面板最低使用年限)的穩定現金流入。
分布式光伏電站除了是節能減排的上上之選,在疫情期間,如果家里、工廠、學校等建筑屋頂安裝一座光伏電站,面對房貸、房租、用工支出、撤單退款、貨物積壓等問題時,相比只有單一現金流收入的群體,分布式光伏電站擁有者在陽光照耀的日子里,除了能“自發自用”降低能源支出之外,更能收獲“余電上網”的收入。
政策支持保證流動性閉環
早在2019年12月9日,國內首個省級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規范性文件《江蘇省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規則(試行)》正式發布,在業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標志著“隔墻售電”將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何為“隔墻售電”:
“隔墻售電”就是允許分布式發電項目通過配電網將電力直接銷售給周邊的能源消費者,而不是必須先低價賣給電網,再由周邊的其他用戶從電網高價買回。分布式發電項目單位與配電網內就近電力用戶直接進行電力交易。
隔墻售電的優勢
相比自發自用項目,隔墻售電用戶選擇靈活,解決了自發自用項目用戶用電不穩定這一痛點;
相比全額上網項目,隔墻售電可以獲得一個相對較高的交易電價;
相比常規電力交易,隔墻售電是買賣雙方都可得利的模式,免交最高電壓等級輸配費用和交叉補貼減免帶來的空間,使得買賣雙方都能從中獲益。
據初步測算,隨著國家發用電計劃的全面放開,更多中小用戶將全面參與到市場化交易中,中小用電企業或者第三產業用戶對應的市場化交易增量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0%,約2萬億度電,而“隔墻售電”所面向的也正是這部分用戶。 無疑“隔墻售電”釋放了如此巨大的紅利,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康莊大道,不必過分依賴于補貼,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獲得收益。除了“隔墻售電”,相關部委也從頂層政策不斷給予清潔能源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
清潔能源給予全球更多流動性
對于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能源行業,國際市場的波動對國內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較大的沖擊。疫情進入“下半場”,國際市場對于我國行業產生的危與機,將是短期內能源領域無法忽視的話題。
從世界范圍來看,光伏發展仍保持著較高增速,全球光伏需求持續增加。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 1GW 以上的國家數量逐年遞增,根據CPIA預計,2020 年“GW 級”國家將達到18個或更多。
我國是全球最大光伏產品制造國及出口國。2017年以來,得益于光伏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新興市場的不斷涌現,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占比穩步增長。據《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組件出口量已達66.6GW,占國內組件總產量約67.5%,同比增長18.2個百分點,主要龍頭企業出口占比均在70-80%左右。
對于出口占比一直處于高位的光伏行業,海外疫情擴散必然會形成較大沖擊。據全球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預計,新冠疫情影響下,2020年新增裝機量將在120-140GW,相較此前的預測下調10%。
從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制造,到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進口,我國能源領域在國際市場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同時,也越來越多的受到海外供需格局的影響。不過,據業內判斷,此次疫情影響或只是短期,從長遠來看,能源發展、變革趨勢并不會發生變化。
對于光伏領域,業內普遍認為,2020年,全球光伏去補貼化將成為常態,在快速發展的產業鏈狀況以及技術提升的驅動下,全球光伏項目LCOE度電成本下降將日益明顯,其替代傳統能源的趨勢也將逐漸顯現。
對于石油行業,按照國際能源署公布的“中期展望”,在全球疫情結束后,2021年石油需求預計大幅反彈,但隨著運輸燃料消費增速下降,全球石油需求年增長將長期放緩。在能源轉型的壓力下,石油的“能源屬性”將進一步減弱,進而更多的轉向“非燃料用途”。
疫情令國內外光伏需求釋放時間節點小幅推遲,但需求是延遲而非消失。
作為清潔能源市場的“尖子生”,光伏發電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截至目前,包括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福建等地在內的多個省份已公布2020年重點項目建設名單,其中涉及光伏的重點項目高達30多個。
站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風口,光伏產業搭上“新基建”順風車成為下一階段關注的焦點:以5G、特高壓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經濟發展新風口,“綠色”發展口號下的清潔能源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將為能源市場、經濟市場帶去更多持續穩健的流動性,為經濟轉型做好支持工作。
上一篇:「東芝公司簽署了日本Onikoube太陽能發電站的EP 下一篇:為什么鳥糞遇到光伏聞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