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及環境污染的加劇及使用環保新能源的呼聲日益高漲,太陽能作為在清潔性,環保等方面具有決定性優勢的可再生能源在近年內成為澳大利亞能源業的寵兒。 時至今日,其市場規模已達到17.1億美元,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持續以7.02%的年復合率增長。
然而,在每一個新興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吸引來了各具目的的資金流的涌入,大部分投資者是真心誠意的想做口碑,做未來;可是也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進入這個市場只是想通過損害消費者利益,撈一份快錢后腳底抹油。
作為一個在太陽能市場歷經十年沉浮的供應商,目睹了太多消費者受騙的經歷,曾試圖給認識的用戶普及太陽能電路板的基本知識,無奈涉及面太窄,所以選擇在《財富筆記》雜志上給向廣大華人消費者寫出我對這個行業的實際情況的理解和一些建議:
在太陽能發電原理的實際上,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太陽能發電技術雖經十年磨礪,但各個品牌在資金投入,技術開發,體制建設等方面仍然是各干各的,參差不齊。
從太陽能板生產商來說,大品牌太陽能板廠家不差錢,技術門檻高,但是成本控制不理想,而很多不知名的小品牌,為了達到價格優勢那更是毫無底線,直接使用技術檢測不過關或沒有安全保障的產品投入市場。

而從本地的太陽能安裝商來說,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部分撈金安裝商為了搶占市場份額, 以次充好,以劣質發電板當Tier1產品,低價售出,抓住一些用戶愛占便宜的心里,坑一個是一個,在曾經的案例中,還出現把裂紋板塊安裝在用戶房頂上的,只是因為上不去而無法察覺。
更有甚者,不顧自身實力與經營前景,強行承諾25年質保,一旦倒閉破產,其質保風險便落向供應鏈下游商家,如此層層遞推,最后所有風險損失全部累加到客戶身上。諸如上述事例,在當前的太陽能板市場中屢見不鮮。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已成為當前太陽能板市場中一大惡風。
長此以往,那些真正的想做口碑的眾多優秀企業無力經營,難以為繼,而一眾投機取巧者、渾水摸魚者反而大行其道,得意洋洋。不僅令眾多消費者蒙受巨大損失,也使得整個市場體系公信力降低,真正合格的正規廠家盈利銳減,難以為繼,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整個市場的淪陷。
基于上述種種亂象,江蘇太陽能發電廠家向陽新能源公司為廣大華人消費者提出以下幾點購買建議:
1、在選購太陽能板時,優先考慮太陽能板的質量,請以實際測評數據為準,以用戶反饋信息作為參考,多問多打聽,多詢問太陽能發電板安裝五年以上的朋友;
2、一定要注意再注意考察逆變器質量、材質,低價產品往往使用劣質材料,使用年限無法保證;
3、關注電線、插頭、保護開關等輔材質量,輔材質量是影響太陽能板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4、確認廠商派遣安裝人員是否經過系統且專業的培訓,是否有足夠的安裝經驗。
5、查看廠家是否有明確固定的公司地址,不要選擇一個沒有公司牌照的倉庫,更不要選擇一個拿郵遞地址的空殼公司。
6、對供應商的經營年限做一些調研,經營時間越長,售后質保越有保證,越值得信賴!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是真正在把質保做到底的優秀公司!
文章來源:財富筆記商務雜志 FortuneNote
文章來源:財富筆記商務雜志 FortuneNote
上一篇:兩會 | 光伏代表建言:給企業減稅、定產業目標 下一篇:關于光伏發電,你知道多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