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講光伏發電,說白了便是立幾塊太陽能電池板,曬曬太陽就能有電用了。多夸姣的工作!如果在有條件的用戶房頂上都裝上電池板,我信任咱們的環境質量,空氣質量會有一個質的好轉。不要覺得這是幻想,這是實踐可行的,這個可行包含技能可行和操作可行,你只要花上兩萬多塊錢,就能在自己家里建一座三、五千瓦的小型光伏電站,意思便是每小時發電三千瓦或許五千瓦,滿足一個家庭全年的使用了,并且質保年限超越30年。
以一個家用五千瓦分布式為例,我給你們算一算家用光伏發電的賬:
1小時5度電,1天依照平均4個小時發電(這個數據其實是比較保存的),每天發電20度,1年7300度電。

扣除去自己耗費的用電,再把剩余的4900度電賣給電網。每度電依照:當地電價平均0.6元+政府補助0.4元=1塊錢來算,保存估量一年純盈利4900元。
就算把政府補助去掉,每年也還有近三千元的收入。基本上5年之內成本是肯定收得回來的。
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況,實踐上要裝置這個家用小電站著實費事。
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
近年光伏商場大幅度萎縮,導致許多大型光伏企業破產,國內的光伏商場現在很不樂觀。在光伏商場方面,之所以歐盟一傷風我國就要發燒,是由于歐盟裝機占全球商場的70%,而我國光伏產品72%都依賴出口海外商場。
難道我國沒有商場需求嗎?錯,我國光伏商場潛力巨大。詳細的分析就不說了,以咱們幅員之廣闊,咱們自己的光伏商場輕松甩國外幾條街。
那為什么國內商場如此巨大,卻打不開?又為什么各個生產廠家非要舍近求遠?其實,國內光伏商場的瓶頸不是成本和技能,而是并網難,說白了便是你發的電除了自己用一點,剩余的電量賣不掉,電網不收購!由于入不了網,那么每天通過太陽能發的電只能自用,多余的電量只能白白浪費掉。這樣一算,因小失大,就沒人裝置了。
先講講并網。無論是光伏發電,仍是風力發電,任何新能源項目終究的投資收益途徑是依托發電。發電使用有兩種途徑:一是自發自用;二是出售給電網,便是并網上傳。并網便是把光伏發電輸送給電網,賣給他們,從中能夠賺取收益。
現在,關于分布式房頂光伏電站(便是上面舉例的那種),電網要求有必要自發自用,不許上傳(不過近年來方針上有所松動)。只有關于通過特許權投標的大型集中式地上光伏電站(便是那種占地幾千畝,一眼望不到邊全是電池板那種),才可發電上傳,真實售電。但是后者這部分電站每年分配額度是很小的,這也便是近幾年來西北地區大規模棄風棄電現象呈現的原因。
大型地上集中式太陽能發電
并網為何難?
官方解說是由于電網安全問題,這純屬扯淡!并網的技能、安全問題早已經處理。這實質上是利益問題。并網侵犯了電網的獨占利益,新能源自發自用一度電直接導致電網減少一度電的價差收入。所以電網關于可再生能源并網的積極性不高,甚至阻礙可再生能源并網。這才是底子所在!跟中石油、中石化等獨占企業一個德性,動不動拿國家安全唬人,其實私心是他們的腰包!
下面我簡略介紹下咱們的電網。我國的電網共有六大電網區,有兩大集團分別辦理:
其中東北電網有限公司、華北電網有限公司、華中電網有限公司、華東電網有限公司、西北電網有限公司、西南電網有限公司歸國家電網集團;南方電網則隸屬我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
國內電力商場示意圖
咱們來看看這兩大集團的獨占性經濟實力,尤其是國家電網集團:
2019年,國家電網集團經營收入3870億美元,國際500強企業排名第5位。
2018年,國家電網以2.358萬億元的經營收入蟬聯2018我國企業500強、2018我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首。
利益問題的本源其實在于體系。在現在的電力體系下,電網是電力商場上僅有的買方(針對發電廠)和賣方(針對用戶)。筆直一體化獨占了輸電、配電、售電的電力體系正是癥結所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房頂光伏發電)侵犯了電網關于售電的獨占,給了用戶更多的自主用電選擇權;侵犯了電網關于配電的獨占,需求將光伏發電接入配電網。便是由于他們覺得有人動了他們的蛋糕,導致明擺著的好工作偏就辦不成!
更可恨的是,在現在的條件下,光伏并網,已經成為糜爛的溫床。據有人統計,審批程序至少觸及九個部門,需求加蓋超越48個公章,并且時刻超級長,各級衙門都把光伏電站當成唐僧肉,雁過拔毛,都要咬一口。甚至有些部門能夠依據潛規則送的禮金多少,來決議是否給你答應資格。
國內電力商場示意圖
這是國內的狀況,咱們看看國外是怎樣做的。在新能源光伏發電方面,德國是最新進的,也是做的最好的。我來摘抄一點資料,仍是兩年前的,但也夠說明問題的了:
2018年,德國光伏裝機量2.96GW,累計裝置45.92GW,光伏需求量相比2017年增長68%。
2019年末,德國累計光伏發電量到達49.78GW。
2018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到達219 TWh,凈發電量中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初次超越40%。
2019年,德國太陽能發電在發電總量的占比為46.7%。
德國政府強制性規則電網有必要無條件高價、優先收購光伏發電。除了這個,人家的電力商場除了輸電環節,在發電、配電、售電等環節引進充分的競賽,不允許你一家獨大,所以商場不存在利益性獨占。這也便是他們光伏商場發展健康的底子原因。
相比之下的咱們,電網系統簡直一家獨占,看上去是兩家,但是穿一條褲子,在坑老百姓的腰包上適當默契。雖然這兩年電力系統也吹噓著要變革,其實收效甚微,除了發電環節有輕微的改動,剩余的輸電、配電、售電仍然是一條龍式的獨占。
這只是一個職業,光伏職業的現狀,我想在其他領域也有相似的遭受。許多社會問題,歸根究底終究都會牽扯到體系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個失望主義者。由于體系問題的處理要雜亂得多,遠不是經濟行為所能戰勝的。就像一位律師談論我國的電力變革一樣:技能上拆掉國網最容易,但政治上最難。
電力變革一直是能源領域變革最被寄予希望的一個。關于電力變革的理想化等待,自然是實現調度獨立、輸配分開,鋪開發電、供電、售電環節,允許民間本錢進入,然后實現發電廠商直接供電,終究構成從定價到運行整體有用的電力商場。但這一天什么時候才能到來,實在是個令人失望的問題。
上一篇:嶄新的發展機遇——太陽能光伏發電 下一篇:太陽能熱發電技能的概念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