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增裝機帶來的機會。
由于全球碳中和帶來的能源供應結構的變化,目前對光伏發電的需求相當充分。2020年全球裝機117,中國48,2021年全球預計152,中國66。預計2030年全球1300,中國500。
2.光伏發電滲透率不斷提高。
這個數據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中國光伏電力滲透率的提高比世界快很多,這種趨勢預計不會改變。中國滲透率的提高有兩個拐點。一是2014年,二是2017年。這兩個拐點正好與行業有關。2014年是國內光伏補貼的第一年,2017年是單晶技術成熟的第一年。因此,對于光伏滲透率來說,首先要看政策的驅動力,其次要看經濟效益,即能否平價上網,最好有高收益預期。
3.供應端:硅料。
目前,我國硅材料供應占世界75%以上。2021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150GW,硅材料需求60萬噸,全球多晶產能58萬噸,基本平衡。
盡管2021年供應緊張平衡,但并不意味著2022年以后硅材料價格可以樂觀,每年增加14-17萬噸產能,這意味著每年增加190-220GW。
4.供應端:硅片。
硅片產能集中在國內,龍頭企業均為中國企業。目前,中國在界硅片生產中占據絕對領先地位。截至2020年底,全球硅片總產能約為247.4GW,產能約為167.7GW,中國硅片產能約為240GW,產能約為161.3GW,分別占全球97%和96%。世界十大硅片企業都是中國企業。
硅片其實是這個產業鏈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有一些技術壁壘,但是單晶技術近年來成熟后,已經不是門檻了。隆基、中環、上機、京運通四大產能都很滿,尤其是后兩大產品。赤腳不怕穿鞋,投資能解決的不是問題。一個字:干!

目前,資本市場主要押大尺寸。但實際上,一旦過剩,什么210182166,都是無效的。
5.供應端:電池片。
因為電池片太普通了,現在已經成為產能最不容易過剩的環節。
這是有原因的。上游硅片硅料強,下游組件難以處理。如果單獨做電池片,賣給誰?
因此我稱之為:電池片很難擴大第三方產能。
所以要么硅片企業下一步,要么組件企業上一步。這樣大家都可觀了,每個家庭都很了解自己的情況,所以電池的產能是量身定做的。
但現在的電池片,有可能成為未來投資收益最大的環節。由于目前電池技術路線的演變比較迂回曲折,這件事我一說大家都知道,我也沒有更多的資料,只能說是持續跟蹤。但本質上,這種技術不像2017年的單晶,不屬于劃時代的技術,屬于技術的迭代升級,所以會比較溫和。如果企業組織能力強,行動果斷快速,即使一開始沒有正確的方向,也很有可能迎頭趕上。
實際上,押隆基股份(SH601012)是最合適的選擇。
6.供應端:組件。
近年來,組件的集中度不斷提高,由于對接需求,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但組件又是一手拖兩家的事,這兩年搞下來,大家才發現,又是隆基玩的最溜。
組件沒有產能概念,上得很快,缺少多少產能?10GW還是100GW,一個季度全部上齊。
7.配套端:逆變器。
國內替代趨勢明顯,國內外品牌市場空間廣闊。2013年國內品牌逆變器市場份額不足30%。到2020年,全球逆變器出貨前10家廠商中有6家來自中國,市場份額超過60%。
但這里面的問題還是:國內產品市場份額的天花板只有60%。毫無疑問,這個值已經停留了4年,未來的增長取決于新安裝和新舊更換。
8.配套端:支架。
最大的吸引力是跟蹤支架,關注中信博、天合光能、意華、清源。
配套端:玻璃。
發展方向是大尺寸薄型化,最重要的問題是,由于減排限產,新增產能必須與舊產能置換,因此產能一直缺乏,價格一直在上漲。
配套端:膠膜。
EVA膠膜也漲價了,產能其實還不錯,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不足,關注福斯特,海優新材料。
9.配套端:設備。
現在產能這么大,單晶硅生長爐還是會有市場的,但是預期不會很強。今年上半年,切片機火了,但不可能持續。
上一篇:太陽能發電的光照和電價資源 下一篇:2021中國太陽能熱發電討論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