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光伏補貼拖欠問題是一直困擾著廣大光伏人和企業的問題,年復一年的欠款導致資金惡性循環,補貼拖欠可謂是目前制約光伏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
有文章分析,我國可再生補貼缺口總額已經超過1000億,這個數據是過去十年左右時間不斷累計、不斷滾存下來的缺口總和。解決這項巨大的補貼缺口問題,目前可能比較困難……
但是!值得期待的好消息是,今年新增的光伏、風電補貼規模,將不再拖欠補貼!

據行業媒體報道,不管是戶用分布式光伏、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普通地面電站、領跑者項目,還是光伏扶貧項目,以及陸上風電項目,或許今年新建的以后都將不拖欠補貼了,并且20年的補貼周期都不拖欠!!!
如果光伏項目的補貼不拖欠了,那么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項目的資金問題:
1、度電成本下降
在過去幾年中,光伏、風電電力投資企業的財務測算模型中,大都把補貼拖欠24個月、甚至36個月作為模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為了滿足投資收益率,需要更高的補貼強度,對于降低度電成本產生重大阻礙。
不拖欠補貼的情況下,或許將帶來超過1分錢/千瓦時的度電成本下降,從而進一步減少了補貼需求。
拖欠的補貼下發是沒有利息的,也就需要企業自己承擔補貼缺口在這段時間產生的費用。補貼按時發放,企業就省去了這部分費用,成本也就下降了。
2、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下降
光伏、風電項目的融資成本也是影響度電成本的因素,各種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了補貼拖欠帶來的風險,因此加大了對項目的風險評估力度,最終導致了融資成本不斷增長(雖然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增加也是一個大背景)。但當新增項目的補貼可以及時發放時,相信金融機構對光伏、風電項目的態度會發生轉變,也會適當調整融資成本。
3、供應鏈資金流通更加通暢
因為補貼拖欠導致的融資不暢,也導致了很多投資企業給設備、工程供應商的付款條件變得很差。面對更差的付款,設備廠商和工程企業也會把資金拖欠納入到他們的財務成本中。因此,當面對更好的付款條件,設備廠商和工程企業或許也會給出更低的報價,最終影響投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
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欠企業補貼會導致企業欠設備、工程供應商資金,供應商就會提高報價避免損失,這樣一來,企業的成本又上去了。倘若補貼及時下發,就避免了惡性循環,供應商報價也相應低一點……
至于2019年之前拖欠的補貼何時發,該怎么發,仍舊是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你怎么看?
上一篇:國家發改委:鼓勵外商投資光伏產業! 下一篇:國家能源局就2019年光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