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到2008年,以OEM為主的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井噴式的飛速增長階段,但由于缺乏抗風險能力,后受到國外產業政策變化影響,整個產業步入低谷。然而,如果把光伏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將光伏生產與分布式發電終端鏈接,將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我們以向陽太陽能企業為例,來說明光伏生產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所帶來的轉變。
下圖以時間軸為基準,對2005年至2014年中國光伏產業和向陽太陽能的主要發展歷程做出總結。
2005-2014年中國光伏產業和向陽太陽能的主要發展歷程
中國光伏產業蕭條的背后
中國大多數光伏企業以OEM為主,制造出售各類光伏零部件、光伏電池組件等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類企業處于光伏產業鏈的上游,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卻沒有較高的附加值,是導致整個國內光伏產業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轉型之路
向陽太陽能于2006年國內光伏產業發展黃金期成立,2009年,在國內光伏產業萎縮、產能過剩的影響下,向陽團隊裁員近半,但隨后向陽立即對新產業進行拓展思考,決定與傳統OEM光伏生產企業不同,采用向下游提供一站式電站系統建設的方式,探索出電站引領組件生產、銷售的創新商業模式:做強做大兩頭—上游煉晶硅、下游建電站,由單純“賣產品”向投資電站“收電費、賣服務”轉變,實現先進制造業向現代化服務業轉型升級,形成光伏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光伏發電并網服務系統
向陽從單純的生產出售光伏產品轉變為生產光伏發電系統、出售生產出的電能、將產出的電能并入國家電網并輸送給其他需要用電的企業和家庭,如圖2-2。向陽的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后期偏移,也讓向陽在光伏產業低迷狀態時逆流而上。
圖2-2光伏生產企業(OEM)的轉型
開拓國內光伏市場需求
中國是光伏生產大國卻不是使用大國,向陽太陽能在2009年轉型后啟動偏遠地區光伏電站、城市光伏建筑的藍海,在政策到位后,打通分布式并網的阻礙,國內過剩的產能就能被內需市場所吸納,供需關系恢復平衡。如圖2-3,展示了向陽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服務系統。
圖2-3向陽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服務系統
商業模式創新分析
從向陽太陽能商業模式畫布(圖2-4)中可以看到轉型后的向陽在經營模式、關鍵業務、重要合作等方面都做出了改變。
圖2-4向陽太陽能商業模式畫布圖
向陽太陽能著眼全局,綜合發揮每個合作方優勢,既給客戶帶來了優質的服務,也為自身帶來了客觀的盈利。
從圖2-5中可以發現向陽在以下幾點中有所創新:
圖2-5向陽太陽能與其他光伏企業的創新十環比較圖
向陽的這些努力使它在盈利模式創新、過程創新、產品系統創新和品牌創新這幾個環節有了很高的得分,也正是這些區別與普通光伏企業的創新使得向陽一步步走向“大電氣時代”。
向陽的成功讓無數中國民營企業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希望,反觀向陽集團成長的過程,有一些地方值得學習和借鑒:
擁抱變化,主動應對
分布式發電系統向陽太陽能團隊深刻認識到,企業未來的發展伴隨著一定的變化,不愿改變的企業將被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所淘汰,愿意主動擁抱變化的企業雖然會遇到風險與艱辛,但還有活下來、抓住發展機會的可能。
注重企業信息化建設
向陽團隊于2003年斥巨資引進SAP信息化管理系統,具有遠見性的認識到數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面對全國甚至全球性市場,若無法及時收集和處理數據信息,就會導致失誤決策。正因為有了信息化管理基礎,2009年光伏產業危機來臨時,能夠根據即時數據從容應對光伏產業的“寒冬”。
過程創新的典范
能夠審視并利用自己原有的傳統電器制造資源,在困難面前將資源整合,做到由光伏制造業向光伏全產業鏈商業模式的轉型,將自己的優勢擴張到整個產業鏈中,打通光伏產業上下游,成為全球第一家可以為光伏電站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
上一篇:光伏組件清洗方式及效果建議大家看一下! 下一篇:新的太陽能熱電發電機可以在晚上發電